党团学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党团学工

审核评估|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巡礼:厚植国家金融底色 培育数字金融英才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5-02-21  浏览次数:

太阳集团2138网址由广东省委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和广东省教育厅发文批准设立,是国内首个以“国家金融学”命名的二级学院。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锚定服务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和行业需求,以党建为引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人才培养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金融人才。

一、太阳集团简介

太阳集团2138网址成立于2023年12月,设立金融科技、财政学两个本科专业,创设经济与金融专业(国家金融学重点基地班)及数字金融微专业,是数字经济专业硕士、金融专业硕士(国家金融学和数字金融方向)、应用经济学学术硕士(数字经济方向)培养单位。学院现有教工32人,其中专任教师25人,党政及教辅人员7人;专任教师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讲师10人,10位教师具有境外留学、访问进修的经历,80%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此外,拥有30多位来自银行、证券、金融科技公司等领域高层管理者的行业导师。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973人,其中广州校本部506人,清远校区405人,肇庆校区62人。

图1:太阳集团2138网址教师

二、坚持立德树人,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保障体系

(一)发挥党建引领,以“三服务”彰显学院使命担当

1.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服务金融强国战略。

我院坚持党建引领,传承“红色金融基因”,发扬“红色金融传统”,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践行中国特色金融强国发展之路,发挥国家金融学、金融科技等学科专业优势,并在人才培养中融入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教育,涵养学生家国情怀,树立金融报国之志,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图2:我院教师参加第四届《国家金融学》师资培训

图3:我院师生参加第13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

2.发挥区位优势,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我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我院发挥地处广州、清远、肇庆的区位优势,坚持“请进来、走出去”,邀请广州、清远等地行业专家深入校园作专题宣讲,深入华夏银行、广电运通、点宽科技等相关企业调研学习,将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融入教育教学环节,将学院区位优势转化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服务效能和发展动能。

图4.我院师生赴广电运通调研学习

图5:清远市金属行业商会会长为清远校区学生作专题讲座

3.发挥人才优势,服务传统金融和金融新业态。

作为广东省首批设立“金融科技”专业的学院,我院着力培养交叉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注重培养学生对经典经济金融理论发展逻辑的理解和综合运用,更培养学生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敏锐洞察力和应用技能,实现金融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同时,通过数字赋能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在服务传统金融业的同时,也为金融新业态的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图6:国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为我院学生作专题宣讲

(二)基于OBE理念,打造“三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1.厚植国家金融底色,新学科引领人才培养新理念。

围绕国家金融强国战略顶层设计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立足金融“五篇大文章”对金融类人才能力素质需求,我院基于OBE教育理念设计经济与金融专业(国家金融学重点基地班)、财政学专业以及金融科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对国家金融行为、财政政策底层逻辑的宏观系统化理解、分析能力,注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为抓手,通过项目式教学、案例研究、综合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创新性地设计、开发不同金融场景下金融问题的解决方案。

图7:易行健副校长作专题讲座科学谋划学科专业发展

2.彰显数据思维特色,新质生产力理论融入人才培养。

数据已成为新型生产资料,全面开设《金融大数据分析》《财税大数据分析与程序设计》《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区块链与数字货币》《数据科学与数据实验》《Python编程等大数据与数据科学》等数字技术课程,基于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金融产品与服务、财政税务等场景下现实问题的案例式、启发式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具备“金融大数据挖掘—清洗—决策”的大数据思维、熟练运用数字技术进行金融大数据分析的技术能力,“线上+线下”双结合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对金融数字化、智能化底层技术的理解、分析和运用能力。

3.增添数智转型亮色,AI赋能数字金融人才培养。

我院教师团队主动对接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前沿进展,契合经济金融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求,基于数字技术驱动商业模式、产品与服务的开发创新逻辑,设计研发了《金融智能体应用》《AI与因子投资》《金融监管科技》《财富管理与智能投顾》等课程。

2EE56

图8:我院科研团队研发的小鲸云课堂在线学习平台

同时,我院导师带领学生团队主动参与服务省市金融管理部门、金融行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求,作为智库向金融管理部门提供大数据舆情分析报告、系统性金融风险与运行监测报告,向大型金融机构提供智能风控、智慧运营的数字化转型方案。

图9:我院科研团队研发的赋能金融机构数字化AI分析平台

图10:我院科研团队研发的赋能金融机构数字化AI分析平台

(三)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三全育人”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全面教研教改,实现课堂教学全员育人。

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经验交流、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讨、数字技术应用等各项专业活动,就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慕课及微专业建设、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等开展研讨。采用定期开展观摩学习听课与学院督导听课相结合的方式,全体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多门课程和教师教学评价位列全校前茅。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比赛,我院教师先后获得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第六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省级二等奖等奖项。

图11:我院举办“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路径与实践”教研活动

表1:我院教师近五年教学获奖情况一览表

表2:我院相关教学建设项目及课程立项情况一览表及荣誉证书

2.建设课程思政,覆盖全课程实现全方位育人。

我院坚持以“课程思政+一流课程”为主要抓手,推进建设一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以课程思政引领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院共有10余个项目获批省级、校级课程思政典型项目和示范项目,优秀教师代表受邀到广州航海学院等省内20余所高校作“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经验分享。

3F1D24

图12:学校党委书记李建军与我院教师张栋贤参加省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工作推进会

表3:我院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成果一览表

序号

名称

类别

等级

立项时间

1

财政学

广东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省级

2021年

2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以“战疫情”为案例

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堂

省级

2021年

3

将思政之“盐”,融入专业课程之“汤”

广东省首批本科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典型项目

省级

2021年

4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财政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探索

广东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二等奖

省级

2021年

5

基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财政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首届广东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二等奖

省级

2021年

6

2138cn太阳集团城:“红色+金色+特色”课程思政建设引领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媒体推广:南方网、学习强国广东学习平台分别刊发文章

省级媒体

2024年

7

《以“五融合”打造“大思政课”育人体系》

媒体推广:《惠州日报》(理论版)、中国教育在线及“学习强国号”分别刊发文章

省级媒体

2024年

8

财政学

2138cn太阳集团城课程思政示范课堂

校级

2020年

9

基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财政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2138cn太阳集团城首届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一名)

校级

2021年

10

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研究虚拟教研室

2138cn太阳集团城质量工程建设项目

校级

2024年

3.坚持全程导师制,实现专业实践全过程育人。

我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探索优化导师制运作方式。通过组建导师库、师生双向选择精准匹配,导师在本科生求学的全过程中跟踪进行个性化学业辅导与职业规划指导、实习实践及就业推荐等,增强了学生与老师、学院的沟通。搭建“国家金融学大讲坛”等各类育人平台,开展多元文化活动,实施双轮驱动,既传承发扬优秀的育人传统,又积极主动创新育人举措,着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图13:“国家金融学大讲坛”系列讲座

同时,我院广泛组织发动,多方筹措资源,鼓励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导师的科学研究,通过对学生科学研究、创新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的培养,不断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铸就一条学生全面发展、特色突出的人才成长之路。经过导师悉心指导,多名同学在本科就读阶段已经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或在重要学术会议作学术报告。

图14:我院师生提交的案例获得中国金融管理年会理事会优秀奖

图15:我院师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作报告

图16:我院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介绍论文

图17:我院师生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图18:我院学生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四)聚焦科研前沿,以“高产出”发挥高校智库作用

1.教师层面:有组织科研高质量引领学术创新。

聚焦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强化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有组织科研,通过构建跨学科科研团队,围绕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等学科前沿,集体攻关,协同创新。学院教师获得纵向项目立项近80项,科研经费700多万元。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一般项目与青年项目)1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规划项目12项,省级项目50余项,主持承担横向课题20余项,经费600多元。学院教师在《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经济学家》《财贸经济》《国际金融研究》《财政研究》以及Quantitative Finance、Finance Research Letters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和重要报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SCI/SCI权威期刊57篇,国内权威期刊18篇、核心期刊83篇,其中11篇经济与管理科学科研究论文是全国高PCSI、高被引论文。出版著作6本,相关成果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等多项。

表4:我院教师获批的国家级科研项目

序号

名称

来源

类别

1

理性疏忽下缴费确定型养老金计划投资决策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项目

2

金融科技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效应评估、机制分析与策略优化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青年项目

3

区域经济关联与金融资源竞争的空间动态效应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青年项目

4

有限关注下保险公司再保险与投资决策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青年项目

5

社会互动范式下妒忌对幸灾乐祸的影响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青年项目

6

随机投资机会集下的纳什均衡投资策略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青年项目

7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对民营企业融资结构优化的调节效应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一般项目

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利率市场化的区域效应与金融风险防控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一般项目

9

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地方收入体系重构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一般项目

10

公益金融支持民族地区社区生态补偿机制设计与政策创新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一般项目

11

社会公平视角下的我国遗产税制度设计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一般项目

12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困境与适应性治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一般项目

13

财政科技支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效应评估、机制分析与策略优化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青年项目

表5:我院教师发表的部分代表性论文

序号

名 称

发表刊物

1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资本市场表现——来自股票流动性的经验证据

管理世界

2

数字金融与企业技术创新——结构特征、机制识别与金融监管下的效应差异

管理世界

3

省直管县财政试点推进了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吗?

中国软科学

4

利率市场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效应研究——异质性特征、微观机理与政府激励解构

中国软科学

5

数字金融与金融市场稳定:基于股价崩盘风险的视角

经济学家

6

金融科技如何影响企业融资约束?——动态效应、异质性特征与宏微观机制检验

国际金融研究

7

The color of FinTech: FinTech and corporate green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

8

Equilibrium investment strategy for a DC pension plan with learning about stock return predictability

Insurance: Mathematics and Economics

9

LEST: Large Language Models and Spatio-Temporal DataAnalysis for Enhanced Sino-US Exchange Rate Forecasting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10

Can FinTech promote enterprise cross-region investment?——Evidence from China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表6: 我院教师获得的代表性获奖项目及荣誉证书

序号

成果名称

奖励名称、等级

1

数字金融与企业技术创新——结构特征、机制识别与金融监管下的效应差异

第十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资本市场表现——来自股票流动性的经验证据

第十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3

我国遗产税征税效应与制度设计

全国优秀财政理论研究成果三等奖

4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多校区学生工作延伸管理研究——以2138cn太阳集团城清远校区为例

广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一等奖

5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资本市场表现——来自股票流动性的经验证据

第十二届广东省优秀金融科研成果论文类三等奖

6

基于系统观念高校多校区学生工作“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以2138cn太阳集团城为例

广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三等奖

表7:我院教师出版的代表性著作

序号

名 称

出版社

1

金融科技理论与应用研究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百佳)

2

中国地方收入体系优化研究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百佳)

3

社交推荐中的用户相似度研究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百佳)

4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困境与适应性治理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百佳)

2.学生层面:导师制科研高成效培养创新人才。

我院一直通过实施导师制科研训练,在学生层面实现了高成效的创新人才培养。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参与学科竞赛并屡获佳绩,同时通过积极听讲座拓宽学术视野,并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提升交流能力,这些活动综合提升了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未来科研发展培养了高素质创新人才。

表8:我院部分学生获奖、项目立项情况及相关荣誉证书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立项时间

项目级别

1

《重塑绿色转型新动能—数字经济赋能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与优化路径》

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2023年

省级

2

《定日镜场的最优布局模型设计》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2023年

省级

3

《基于 ARIMA 时间序列分析对蔬菜的定价与补货决策》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2023年

省级

4

《 “ 植绿护绿 你我同行 ”——广东省居⺠对植绿 、护绿行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2023年

省级

5

《不待扬鞭自奋蹄,青年建功正当时》

肇庆市2023年高校宣讲之星活动

2023年

市级

6

《Do you believe momentum will have an impact on the game?》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2024年

国家级

7

《A题》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2024年

省级

8

《智能建造的房地产项目成本效应与优化对策研究——基于广东省案例的调查分析》

攀登计划

2024年

省级

9

女子甲A组4*100米接力决赛第八名

广东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

2024年

省级

10

《熠星联动-儿童STEAM启蒙课程-青年多边联合平台领航者》

第十四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2024年

省级

表9:我院学生发表论文情况

学生

专业

论文名称

发表期刊/会议

袁普盈

20级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与企业绿色转型——影响特征、作用机制与空间溢出效应识别

中国环境管理

范权贻,袁普盈

20级金融科技

基于空间溢出视角下金融科技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郭梓坤

22级金融科技

基于ESC分布式融合模型的个人信用评分研究

CCF分布式计算大会 2024

3.社会层面:需求型科研高转化促进社会发展。

我院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开展应用型研究,推动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学院实现全国首个金融学科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企业落地,并建成了全省首个金融风险监测研究系统,为东莞、佛山等11个地市金融监管提供服务。建成国内高校领先的金融科技应用开发研究平台,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模式先后与中国农业银行、平安银行、广发证券、粤财集团等多家大型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形成校企联合实验室集群,申报了多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同时,学院率先在全国推出“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获得新华网、光明日报、央视新闻等多家权威媒体转载,为我国金融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发展研究等多领域提供全面客观的决策支撑,发出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广东第一声”。

图19:我院部分校企实验室挂牌

(五)实施精准帮扶,以“双指导”促进学生顺利毕业满意就业

大学生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我院坚持“以生为本”,积极营造“人人关心就业、人人参与就业、人人为了就业”的良好氛围,强化主体责任,履行“一岗双责”,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坚持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网格化”理念构建院领导、系主任(辅导员)、论文就业指导老师、学生四级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体系,坚持“一生一策”,全面深入做好个性化指导与帮扶工作,积极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确保毕业生顺利毕业和高质量就业。

图20:校党委书记李建军与太阳集团2138网址签订就业责任书

图21:我院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

三、立足“五度”目标,以优秀业绩引领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1.党建思政成绩喜人。

我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夯实党建基础,提升党建成效,以“大思政”引领思政育人新格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1年来,学院党建学工团队获广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及工作案例评比一等奖、三等奖等9项省级荣誉,3篇思政论文分别发表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国教育在线、南方网、惠州日报(理论版)及重庆科技报(理论版),以及获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会党建研究后资助项目立项1项。

图22:校党委副书记刘春阳出席我院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研讨会

图23:“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国教育在线、重庆科技报分别刊发我院教师思政文章

2.实验教学特色突出。

我院实验教学团队现有教师5名,其中4人拥有博士学位。他们学科专业背景涵盖计算机、金融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缘结构交叉融合特征明显,先后开设了《Python大数据分析》《金融大数据可视化》《金融大数据挖掘》《智慧银行》《智能投顾》《数据科学创新实验》等工具类实验课和综合类实验课。开建成“智慧实验室、虚拟实验室、网络实验室、移动实验室”一体化金融科技实验课堂,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实验教学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满足学生自主化、个性化、泛在化、趣味化学习要求。数据驱动教师课堂管理更精细、指导更精准、评价更科学,课堂活力完全释放,呈现师生、生生互动、共生课堂场景。在实习实践教学过程中能有效结合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实践,使数据科学思想、方法和手段渗透到金融科技实验教学中,起到了金融科技实践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的效果。

图24:广东省金融科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学生工作卓有成效。

我院坚持立德树人,以党建带团建,以学风促就业,以建设2个辅导员工作室为依托,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和技能考试来提升专业素养,开展富有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人,举办“弘毅”讲堂系列讲座,以“六个一”清远校区学生工作延伸管理项目推进学生工作“一体化”,落实三全育人。一年来,47名学生获得“挑战杯”竞赛省级奖项,174名学生考取各类证书;学院获校运动会团体总分第四名及最佳大本营第三名等荣誉。

图25:我院喜获第二十一届学校运动会团体总分第四名

图26:我院优秀学生代表、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2级学生 林颖欣

图27:我院优秀校友代表(现任职工行)、原校学生会主席、20级学生 章一禾

4.学科科研成果丰硕。

我院注重学科建设与学术交流,已建成3个省级科研平台,科研成果的高产出为发挥高校智库作用提供了支撑。承办中国运筹学会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管理分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主题:数智时代的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管理),联合承办了学校金融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主题:金融高质量发展与金融强国建设),邀请20余位中国人民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等一流高校专家学者主讲“国家金融学大讲坛”,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加强了学术交流。

图28:我院承办中国运筹学会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管理分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

表10:我院获批的省级科研平台

类别

名称

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研究(技术开发)中心

广东省金融科技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国家金融学重点研究基地

广东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

行为金融与区域实验室

5.实习实践有声有色。

我院实习实践注重引导学生从“价值观与职业素养维、综合能力维、专业知识维”三个维度塑造提升,以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为基础,强调突出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先后与中国农业银行广州分行、平安银行、广发证券等10家金融行业机构和科技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实验室与实践基地。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应用型、交叉融合、开放共享的实验实习实践教学体系,不仅为学生提供系统且充分的实践锻炼机会,还激发了学生实践创新的积极性,主动开展实践创新活动,获得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立项和获奖。

表11:我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情况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立项时间

项目成

项目级别

1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智能化果树认养新模式——“广金富苹”的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

2021年

章一禾

张腾飞

陈茜等

国家级

2

勤工兼职,俭学广金——广金兼职信息整合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2021年

廖远锦

侯健良

林子扬

省级

3

金院活动——做一个会玩的广金人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2021年

钟茜茜

省级

图29:我院组织学生突击队参加“百千万工程”实习实践活动

联系我们

    2138cn太阳集团(MACAU)官方网站-Online Platform 版权所有

    校址:广州市天河区迎福路527号 | 邮编:51052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127号   粤ICP备05008840号